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回应!上海方言ZIKAWEI不能用了?徐家汇书院英文译名被质疑不合适,很多网友都急了

解放日报 2023-06-13
说起徐家汇
那是上海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
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
这里也是海派之源
最近,因徐家汇书院的英文名称
“ZIKAWEI  LIBRARY”引发争议和讨论


网友质疑:
为什么不是XUJIAHUI
而是ZIKAWEI?

有网友表达观点,类似徐家汇书院这类公共机构,标牌中宜采用普通话发音的拼音字母,如可写成Xu Jia Hui。他还称,最好剔除沪语中受曲艺影响的尖团音,如尖音ZI,以保证原汁原味

根据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录音显示,徐汇区文化旅游局办公室方已收到他的想法,并给予反馈:徐家汇书院有可能会采纳这一观点,目前仍在综合专家意见。

网友发布相关视频截图

最新回应

记者从徐家汇书院了解到

馆方之前已经电话回复并告知这位读者

“ZIKAWEI一词源自上海方言,

(图书馆)选择使用ZIKAWEI作为翻译

也是一种文脉传承,体现徐汇海派文化之源。”



ZIKAWEI是什么意思?
徐汇区图书馆作出“科普”
原来,ZIKAWEI既是法文也是上海话

1883年至1950年,上海天主教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土山湾出版了多本高质量的上海方言著作,从中可以窥得上海话的演变脉络。在《松江方言练习课本》中首次用接近法语读音的字母记录了天主教系统的上海方言音系,全书以上海话注音,并译成法文。为什么是松江方言?当时徐家汇地区属松江府所辖,《松江方言练习课本》实际上记的是徐家汇地区的上海话,封面写明“ZI-KA-WEI”


《松江方言练习课本》

根据一张拍摄于1937年的老照片显示,肇嘉浜北岸及徐家汇路路牌上标有法语字样“ROUTE DE ZIKAWEI”。其中ROUTE,解释为“路”。DE,作介词。可见,近百年前就已经有人称呼“徐家汇”为“ZIKAWEI”。


1937年拍摄的肇嘉浜北岸及徐家汇路路牌,路牌由中法两种语言标注

对此
沪语专家丁迪蒙建议
可考虑在保留现有标牌的基础上
增加拼音
既让更多人读得懂
又传承了上海的历史文化

对这次沪语话题的热议,沪语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并不认同方言来自于曲艺的观点。她介绍,ZI尖音发音本来便有,只是随着时间发展渐渐消失在了日常表达中,反而曲艺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这个发音。

丁迪蒙强调,“ZIKAWEI”代表了沪语和上海过往的一段发展历史。回看往昔,上海有来自于各地甚至各国的移民,最终都被吸收为上海海派文化一部分,而海派文化的根脉就是上海方言,因此我们只能尊重、保留它,不能去破坏它。“书院可以考虑在保留‘ZIKAWEI’的基础上,在标牌中增加拼音形式,方便来自于各地的人辨识,也传播海派文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曹语庭博士对此认为:“关于ZIKAWEI的注音方式,我的观点大致和很多老师一样,它是根据上海方言用威妥玛拼音注音,我觉得应该保留这些地名注音方式,就如土山湾的注音Tou-Se-We,是带有了向那段历史致敬的意味。”

曹语庭举例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的英文译名均是以威妥玛拼音注音,约定俗成至今。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京华烟云》中出现的人名以及地名也沿用了威妥玛拼音,和我们现在使用的1958年版汉语拼音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对ZIKAWEI全盘否定的话,那么这些著名学府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注音是否也要一并修改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资深媒体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周力表示:“如果ZIKAWEI这个词不能用,推而广之,恐怕我们的生活也要作些调整,因为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日常伴随的事情,不完全是汉语拼音的世界。”


中山大学校徽
校徽下部为英文校名标准全称

与此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广州的旧式拼写Canton也一直沿用至今,连“小蛮腰”广州塔的正式英语翻译也被定为Canton Tower而非Guangzhou Tower,因为广州被世人所知的英文名称一直是“Canton”。此外,粤港澳地区至今仍然普遍使用粤语拼音系统,当我们在纠结ZIKAWEI是否合适的时候,在南方这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广州塔的英语翻译为Canton Tower

“ZIKAWEI”使用由来已久
需学术界进一步论证

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翻译家谈瀛洲看来,ZIKAWEI是一种老的拼法,“因为那时还没有汉语拼音,而且它拼的是上海话,不是普通话。他曾就此事问了李天纲教授(《徐光启全集》主编),回复说自1847年法国耶稣会士开辟徐家汇,当时就采用这样的翻译方式,而且是松江方言。”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方志上海微故事》主编沈思睿认为,ZIKAWEI不是我们现在用的拼音,而是当时根据沪语发音而拼写的,可能是参照“威妥玛拼音”(也称“威氏拼法)而成,但当时有不止一种拼写法。近日,他在《上海年鉴(1852)》原版中的上海地图及地名对照当中,找到了徐家汇的英文标注为Ze-ka-wey(见下图),此外,还有历史资料当中将徐家汇拼写为 Siccawei 的

《上海年鉴(1852)》原版中的上海地图及地名对照

沈思睿表示:无论是Zikawei还是Siccawei都不能算非常严谨的“威氏拼法”,只能算借鉴。另外,他回忆起著名历史学家周振鹤先生在一次讲座中的论述,其核心观点就是不易理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可以用方言解释:
16世纪以后西方人到中国都是从沿海进入,先接触到的中国人说的都不是官话,而是方言,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李鸿章问“葡萄为什么会有牙?”这是因为“葡萄牙”念成闽南话的话叫“pu to nga”,与外语的发音比较接近,但念成普通话就出现问题了。英文的“sofa”中文里叫“沙发”,两个音并不接近,但上海话把“沙发”叫“suo fa”,这就没有问题。“Cheese”很早前就已经被翻译成了“奶酪”,并被广泛使用,但是现在又叫“芝士”,因为广东人和香港人念“芝士”是“qi xi”,和英文接近。但用普通话读就离得远了。我到新加坡去,发现他们叫taxi做“德士”,这是从“的士”直接译成普通话来说的。“的士”原本应该用粤语来读才接近原音taxi,用普通话发音变成di-shi,已经偏离很远了。而“的”字另一个发音是de(同“德”字),“的士”就成“德士”了。因此,根据词语的发音,可以辨认出异词是从广州来的,厦门来的,还是上海来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军博士从事上海史、中国近现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
威妥玛拼音是19世纪后期才形成的,流行于英美,ZIKAWEI不是威氏拼音,应源自利玛窦形成并经过改良之后延续下来的拉丁式汉语拼音系统,流行于法国、意大利,土山湾印书馆的印本多用后者(拉丁式汉语拼音系统)。

英国汉学家库寿龄著《中国百科全书》(1917年上海版)记载的条目“ZIKAWEI”

对于徐家汇英文名的所谓争议,马军认为,在今天,ZIKAWEI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是一种固化的图样标记。至于ZIKAWEI一词最早的溯源,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权威历史资料的查证,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徐家汇源风景区也用
ZIKAWEI

徐家汇书院处于徐家汇源风景区核心位置。与徐家汇书院一路之隔的徐家汇源游客中心在地铁徐家汇站出口,据悉,这个中心是2019年搬过来的。

记者和嘉宾“上海城市考古”文化项目创始人徐明先生在这里看到徐家汇源景区的相关介绍,而徐家汇三个字下面的英文名正是ZIKAWEI,这个早在徐家汇书院挂牌之前就一直用了。游客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周他们接待了几位法国来的游客,他们就是使用ZIKAWEI一词来称呼徐家汇的。

土山湾博物馆用的是
Tou-Se-We

记者和嘉宾来到土山湾博物馆,目前土山湾博物馆正在进行局部升级改造,博物馆外面设置了围挡。非常巧的是,在围挡上,记者看到了土山湾早期使用的英文名称和现在土山湾博物馆的英文名称是一致的。按照资料介绍,土山湾博物馆是在2010年开馆的,如果按照那位对“ZIKAWEI  LIBRARY”有异议的读者观点,那这次更新之后的土山湾博物馆是不是也不能使用Tou-Se-We了呢?

土山湾的英文名称为Tou-Se-We

土山湾博物馆的英文名称Tou-Se-We MUSEOM


“徐家汇”上海话哪能读


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表示:


徐家汇拼音写作XuJiahui,这是普通话标注的。上海话和普通话发音不同,徐家汇的上海话哪能读呢?

一,从“徐”看。老派上海话读尖音,就是z,c,s和韵母衣相拼合,比如:尖,千,西,钱。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上海市区话尖音逐渐消失,都改发团音了,也就是j,q,x和韵母衣拼合了。而老派上海市区话是有尖音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话,有法语版的《上海方言课本》等书出版发行,其中所使用的法式甲罗马字母,就较为准确地记录了当时上海话的语音。现在的徐家汇图书馆,下面的拉丁字母,前半是罗马注音字母,表示上海话的读音,后面是英语图书馆。

二,有关“家”的发音。这个字上海话有两种读法。口语或者说白读,声母为g。文读或者说书面语读音,声母为j。上海话里保留大量古音,比如江,讲,普通话读j,上海话依然读g。

有两读的。比如:交,交通,读j,上交,读g。家,在“人家,自家,张家伯伯”时。声母是g。家庭,国家,声母为j。

拼音,只是一根“拐杖”,标识读音而已。拼音也不只是用来拼写普通话的,亦包括上海话。徐家汇的团音读Xigahue,尖音读Zigahue,zi和ga 只是记录了上海话的发音而已,若用汉语来标注,则无法体现地域文化。

目前徐家汇地区的公交地铁都是使用汉语拼音,以体现国人使用同一种语音,当然不会有什么歧义了,这也无可厚非。


徐家汇公交地铁使用的汉语拼音

不少网友认为:不必改

有网友觉得应该改


也有人表示这本就不是拼音为何要根据拼音改?



你怎么看?


本文综合自:周到上海APP、新民晚报、上观新闻、网友评论
相关作者:严山山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晓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